“那时候,我开始投身于一些分布式自治组织……并且开始收到付款,虽然并没有通过Ethereum以太币数字平台。许多公司更倾向于通过Polygon币支付,”Kravi如此写道,“因为这样操作的区块链矿工费会更低,而且会更加方便。”在尝试将他的加密币收益兑换成菲亚特的时候,Kravi还一度身陷窘境:“我无法将我存于Polygon钱包中的加密币转账或者兑换入我的银行账户。”尽管不明操作方式,Kravi仍然决定继续加大投入。“首先,”他写道,“我需要新开类似于Gemini或者WazirX的保管人账户。”在为期几天的验证程序之后,Kravi终于成功地激活了保管人账户。可是,这个貌似可行的解决方法却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些账户并不接受来自于Polygon的转账;它们只认可Ethereum。”Kravi因此变得更加迷茫,并意识到,或许他需要先把他在Polygon上的资产转移到Ethereum上去。但这一步操作却给他带来了更多的麻烦,因为转账并未成功,并且用尽了Kravi的矿工费余额。最后的最后,Kravi只得苦笑:“拿到我自己的钱还真是够艰辛的!”下面,请阅读完整的Kravi的经历[1]。
很明显地,Kravi并不是唯一一个有此遭遇的人。他的经历也反映了许多加密用户、乃至更大的社群在此问题上的现实处境。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无可争议的:各个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非常匮乏;而这样的缺失则影响各个机构的数据、资金和讯息的传送。在加密币领域,越来越多的区块链生态系统都感受到了这样的缺失;而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坚守着自己的条款和“交通规则”。可是,我们一直不能在区块链中寻找到互操作性,那么,我们的未来就好比回到了一个没有TCP/IP的互联网世界,也就是停留在这种不切实际的困局中。互操作性的缺失,确实是区块链全面发展时所遇到的一个大障碍。
因此,在过去的几周内,我们开展了一个调查。我们想要探究的问题是:加密用户如何看待在目前和未来的区块链系统中的互操作性?我们随即发起了一个以此为主题的写作比赛,并受到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逾60份投稿。我们观察到,差强人意的互操作性的确已经成为了用户和开发者们在各种活动中所遇到的大瓶颈。我们便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揭露此问题的一隅;并希望抛砖引玉地引出更多关于区块链的未来的洞见和预测。
ZetaChain Twitter Poll
在我们收到的投稿中,加密用户们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未来的区块链世界将是多链并行的。“既然比起统合所有区块链,有些人仅仅偏爱其中的一两个,”Thelayer3guy写道,“那么,我们越来越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生态环境是多链并行的。” [2]与此同时,纵使更多可选的区块链将会出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用户能够轻松地把资产在它们之间转移。Emmanuel写道:“目前,我们还处于区块链的发展阶段……”但是,今天,或准确地说,自区块链这个概念出现伊始,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如何将资产从一个链条以高效、实惠、安全的方式转移到另一个链条中去[3]。
Haggs指出了目前的挑战其实由来已久,发端于区块链的发展阶段。他认为,很多计划“仅仅局限于它们所处的区块链。并且,纵使人们可以推行一个兼容多个链条的协议,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4]结果呢,则正如同Daoordao传神地描绘的那样:用户的钱包、合同、整个网络,没有一方是能够在链条之间畅通无阻的[5]。四套用户名密码则贯穿着用户的使用过程。这里引用的两位作者都指出了,如此分裂割据、放任自流的发展模式,最终导向碎片化的终端用户体验。
Image by Daoordao
总而言之,大多数的作者都表达了他们对于目前的跨链交易的困惑与不满。尽管如此,他们仍然保持着一种理想主义,相信未来的加密用户会仍然能够在不同的生态系统间无缝地操作。
区块链互操作性并不是一本规定性的行动指南。事实上,Layer 1的涌现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思路;而它已经启发我们,以众多全新的方案去尝试解决互操作性问题。正如Om Singh精辟地指出的那样,区块链互操作性“需要的是在更大的范围内的技术发展,以使各个区块链之间的信息交流、数字资产和数据转换以及更多优质合作成为可能。”[6]Singh因此帮助我们认识到互操作性并非一个二元的分类之争。相反,我们更应该去把它理解为一个兼容性的问题,站在若干个连续不断的思考维度之间,探讨它的多重特性。
诸如token bridges的传统的跨链方式的问题在于,用户不得不承担高昂的费用,并同时接受转账到款的延迟;最糟糕的是,黑客攻击很可能造成他们的资产损失。正因为如此,“跨链”便中背负着负面意涵,并成为了加密领域的领军人物之间相互争辩的热点主题。
Vitalik Buterin正确地点出了代币桥token bridges实际锁死用户资产的弊端;并且,它们也会带来层出不穷的隐患和各方之间的相互依赖。这个现象的症结在于,多数的代币桥实际上都将各种代币包装进了合成资产中;而它们实际上只是把这些合成资产滞留在各种桥上,再回复用户一句:“我欠您一笔钱。”加密博主Yakugakusei写道:“跨链操作十分棘手,是因为它意味着很多钱都被汇聚到了桥上;与此同时,黑客总是无休无止地尝试攻击这些财富汇聚之地。”[7]
https://twitter.com/VitalikButerin/status/1479501366192132099
而攻击也确实发生了。Lucky Ducky援引了近期代币桥遭受攻击的实例,其中包括蒙受了6.2亿美元损失的Ronin Bridge、6.1亿美元的Poly Network以及3.25亿美元的Wormhole [8] (来源:Coin98 Insights)。无可否认的是,这些都不是无关痛痒的小事。它们警醒我们,应该去关注当今和未来多链系统的安全。.
其实,从这些多链系统所遇的困境中,已经有许多颇引人注目的跨链的方案问世。比如说,区块链间沟通模型(the Inter-Blockchain Communication (IBC))已经出现在了跨链沟通领域。在接纳它的链条中,IBC为各大主要的区块链提供强大的互操作背景,以使它们能够支持跨币转账、原子交换、跨链DEX,乃至建立跨链的智能合约。但IBC的局限在于,它的协议只能与已经采用IBC的区块链兼容。因此,IBC不能扩展至非智能合约链条(比如Bitcoin);它也不能阻止之后新生的链条建立它们自己的合约机制。亦有一系列其他方法和计划(https://blog.zetachain.com/blockchain-interoperability-state-of-play-63ebc49c2dd),旨在提供更有普世性的跨链联结;但是它们不是在信任模型上略显可疑,就是在通用性方面仍受局限。
Zetachain区块链提供首个公共的、去中心化的、毋需同意的跨链智能合约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连接任何现存或是未来的区块链和区块链层次。你可以把它想象为一个可编程的公共电脑,能够直接读取并更新所有与之关联的网络的现状。没错,它就是一个所有重要区块链的区块链,并以反对分裂割据为其宗旨。
一些重要的特征使Zetachain完全适用于一切平台。首先,它支持在外部组建而成的智能合约。这便意味着,它能够评估并操作任意链条上的资产,甚至包括那些诸如Bitcoin 和Dogecoin的非智能合约。其次,它提供给开发者们一个唯一的、去信任的环境,以便他们去建造、开发并且维护从最开始便适用于任何链条的去中心化应用。至于现存的智能合约,开发者们可以在其中添加数行代码,以把它们的去中心化应用转化为“全链式去中心化应用”,也称odApps。这些技术便使Zetachain能够规避包装代币或是桥上资产的问题。
Image by Sagitario [9]
从一个万用的跨链智能合约平台开始,你或许能想出数不胜数的有关odApps的点子。从AMM交易到全链式管理工具到NFT所有权转移,有无穷的可能性。说到底,一个非常基本的应用将会影响下一代的odApps,那就是原生跨链资产转移。Camillo777在十分有创意的投稿文章中用太空旅行来类比ZetaChain的单向挂钩设计,以及它针对跨链资产掉期的还复功能。让我们来看一看他所说的ZetaChain物流[10]: